在司马南的紧急督促下,《西京早报》的值班总编只好拿起电话跟客户沟通。
值班总编拨通电话后,跟客户说:“老板,有个事跟你商量一下,你能不能把明天见报的报眼位置让一期?”
客户有点不高兴,问:“为什么呀?不行,我钱都掏了的,你们是‘打包’把这个位置卖给我的,我们还签了一年合同。”
值班总编耐心解释道:“事情是这样,你可能也知道,我们报社有个名叫刘卫东的记者,前几日在建国门外被不明身份的凶手刺伤,几乎成为植物人了。可是,到现在都没把凶手抓住——警方采取了各种侦破手段,也没有凑效,现在就剩下登报悬赏征集破案线索这一条路了。因此,希望你把报眼位置给警方让一期,让他们登个‘悬赏令’。”
客户想了好一阵说:“既然是这种情况,我可以让一期,但你们要把这一期的钱退给我。”
值班总编说:“退钱没问题,那就这么定了。”
这件事就算磕磕绊绊办好了。
司马南就回到警局,等待第二天《西京早报》上市。
已经焦头烂额、数日都没好好睡觉的司马南,这天晚上早早上床休息了,他期待第二天《西京早报》上市以后,有热心的市民提供重要破案线索……
次日报纸上市以后,就有举报电话陆续打到警局,他们拨打的是座机电话,没人打司马南的手机号码。司马南就安排人,一一进行了登记。举报人的姓名、举报内容、联系方式,都做了详细记录,以期破案以后给举报人颁发奖金。
这边,工作人员接听举报电话、登记;旁边,司马南就立即对举报内容进行梳理、甄别,看看哪些举报内容靠谱,哪些举报内容是垃圾信息。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工作人员一天接听了数十个举报电话,竟然没有一个靠谱的。
一个举报人说:“那天晚上,我在建国门外乘凉,看见两个人在城墙根打架,后来其中的一个把另一个打翻在地,打赢了的那个人就向东面沿城墙走了,好像是个瘦高个儿,具体面目却没看清楚。”
另一举报人说:“那天晚上,我恰好路过建国门,就看见两个男的从建国门外一直打到城墙根。两人先是撕扯,后是互殴,一个把另一个征服了,胜者就朝西面的林荫道跑掉了。跑掉的那个男人,是个中年男人,戴着墨镜,看不清面目……”
都没看清面目,怎么抓人?不是瞎扯吗?再说了,一个看到从东面跑了,一个看到从西面跑了,究竟从哪跑了?没有一个确定因素。
看来都是想混一混的,看能不能混到那十万元奖金里的一部分。
诸如此类的举报信息还有很多,基本都没有什么价值。
司马南失望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