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大明卫所制度,朱元璋的迷茫(1 / 1)

朱元璋一时很是复杂,刚刚的职级,他都没有这么复杂,因为他还有迹可循。

如今锦衣卫内部各司规划,用途,尤其是还将锦衣卫又分内外,以及那个锦衣特司,不是朱标说,他是真的完全就没有往这个方面去想。

因为他建立锦衣卫的初衷,就是不想成为聋子、瞎子,只要达到这个目的,在他目前的设想中,就可以了。

但现在看看,这个锦衣卫完全都可以代替刑部,大都督府军情司,甚至是工部、太医院等等不少部门的活了,后面的主要就是这个特司的存在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朱元璋是真的细思恐极,如果朝堂六部以及各司是明面上的朝廷,这个锦衣卫内部,俨然就是属于皇帝一个人的朝堂,因为这六部干的事,需要的人,都能从这个锦衣卫各司之中找到一丝影子。

而这个锦衣卫,则完全是皇帝的一言堂,凡是千户及以上的调用,全部需要皇帝来批文,而副千户及以下的虽然不用皇帝来批文同意,但也需要至少指挥同知这个级别的批文同意才能生效。

若是副千户,则是需要指挥使的批文。

甚至这个指挥使,朱标在后面都有注明,各司可以设立司指挥使,与指挥佥事同级,但也仅仅只是同级,司指挥使只负责本司事务。

包括锦衣卫指挥使,为了考虑分权,都可以设立左右指挥使,同时用内卫与外卫来相互监督约束,因为内卫与外卫是两个系统,互不干涉。

这些是朱标也没有完全考虑好的,只是在后面做出了说明,供朱元璋参考的。

这也是朱元璋看得头皮发麻的原因,这个锦衣卫要是按照朱标说的这个方式来弄,实在是太庞大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也是朱元璋临时想到的,这个锦衣卫的支出,得要多少钱才行?

朱元璋看着朱标,这个时候他的心思很乱,这会他是真的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

不再去想,朱元璋又拿起另外一个盒子里的折子,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锦衣卫卫所承袭制度’几个大字。

看到这几个字,朱元璋不得不收回其他想法,专心致志的看了起来。

锦衣卫的人员本来就是由拱卫司与仪鸾司组成,形成的制度其实与大明的卫所制度是差不多一样的。

就是子承父制,简单点来说,家里有人是卫所锦衣卫的,那么这个家里面的男丁,必须要有一人会成为锦衣卫。

而通过朱标前面写的,朱元璋潜意识的就认为这个制度,肯定与现在的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