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技术研究院(1 / 1)

“我们所处的是电子行业,竞争压力特别大,”郑总监说,“而且电子行业的技术进步特别快,国际巨头不断地推出新技术产品,而且有专利保护,我们必须及时跟上。”

“我们现在做的都是国内同行没做过的,都是国内全新的技术,”郑总监叹了一口气,说:“难度非常大!挑战特别高!必须是行业里非常顶尖的技术人才!”

老贺与云栖原来以为这家企业的技术人才问题很容易解决,就像上次的机械行业企业引进大量的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就可以解决问题,没有想到这家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对于技术人才的要求这么高!

“常规的招聘根本就不行,我们也试了猎头,”郑总监说,“结果,这样的人才,猎头公司都挖不过来。”

“难道是钱给的不够,还要股票?”老贺问。

“根本就不是钱的问题,”郑总监为难地说,“对于这样的人才,本身就很稀缺,主要是事业平台的问题。”

“这怎么理解?”老贺问。

“我们现在根本就不是和企业抢人才,”郑总监解释说,“而是在和大学、研究所在抢人才,还不是普通研究人员,至少都是高级研究人才!”

“现在的大学和研究所的待遇都上来了,”郑总监说,“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研究平台非常好,可以发论文、出研究成果。”

“企业也可以发论文、出研究成果呀?”老贺反问。

“那不一样,在大学和研究所可以追踪最前沿的技术,是学术导向的,”郑总监说,“我们还是企业,虽然也可以追踪最前沿的技术,但是我们是商业导向的。”

“对于这些高端技术人才,是学术导向还是商业导向的区别特别大。”郑总监说,“我们其实特别希望能够招聘到一批研究所所长级别的高级技术人才,但是他们也都是各个研究所的核心人才,有的可能在学术上取得巨大的突破,有的可能拿国际大奖,有的还有可能成为院士。”

“你们是想招聘各个大学的学术带头人?”老贺终于明白了。

“有点这个意思,但是这不是我们企业的想法,而是行业的竞争压力太大。”郑总监说,“电子行业,在高端领域都是国际巨头,技术的领先优势非常明显,普通的研发人才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老贺沉重地点了点头,他深深知道电子行业的巨大竞争。

云栖也在回想自己曾经工作过的电子龙头企业,那里也是人才济济,甚至是国家级的高级技术专家。

“国外的经营体制不同,有些私营机构的水平就是国家级,甚至是国际级,”郑总监说,“比如是贝尔实验室,就曾经出了几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是呀,有些国际巨头的中央研究院的水平本身就是他们国家的最高技术水平。”老贺赞同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