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激励军心(2 / 2)

三国之江山美人 长雨 2441 字 2023-08-20

gu903();“若是有朝一日,你们之中有人战死沙场,那么我可以在此直言相告,雷某必会妥善安置照料你们的家小,使其一生衣食无忧;除此之外,我还会使人凿一石碑置于城中,上刻战死之人名讳,令国家记住你们,百姓记住你们,你们的子孙后代、丹书青史记住你们!世人与后人将以你们为楷模,因为你们是真的英雄!到那时……你们便可问心无愧地去同你们九泉之下的先人言:我,上为国家,下为百姓,已流尽躯体内最后一滴血,无愧于家国,无愧于先祖,无愧于子孙后代!!”

“弟兄们,快快强大起来罢……只有强大起来我们才能保护自己,保护我们的家人,保护我辽东万千黎民安居乐业,不受战乱之苦!”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躯体之中流著相同的血,应当亲如兄弟。然值此乱世,我辽东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战乱的阴云下苦苦煎熬,日夜担惊受怕,你们身为军人……难道不应保护他们吗?你们所穿之衣,所食之粮,所用之物,哪一样不是出自他们那双勤劳的双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们最应感谢的不是如今的朝廷,更不是我雷云,那应该是天下间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啊!”

“弟兄们,最后我要说一句:富国方能强兵。我们欲图自强,除了平日刻苦训练之外,还要依靠我辽东之万千百姓。黎民百姓富足,我们的兵马才能更强大!因此……你们日后务必要善待百姓,别忘了,你们……大多也是出自百姓之家。”

一番话讲完,雷云略略朝下方巡视了几眼,随后转身下了高台。

晏明见状,顿时也回过神来,接著也阔步跟了上去。石台之上空空荡荡,只余下裴宣一人。

裴宣在台上伫立了片刻,清澈的双目中蓦然掠过一丝激动之色,随后召来营中的书记官道:“主公方才之言汝可曾笔录?”

“回将军,下官已记录在案。”书记官恭然回禀道。

“立即著人抄写三百份,传示各军!”

“喏。”

……

雷云不知道,他离开之后,整个南营顿时沸腾起来!

他更不会想到的是,此后这段简短的讲话竟让辽东三军的将士将他视作知己,并且迅速地流传至辽东各地及幽、冀等地,他本人的声望更是因此一升再升……

在外奔波了许久,天色已是将近黄昏十时分。此时雷云也有了少许疲惫,遂向晏明略略交待了几句,然后便在几名士兵的护卫下离开军营。

入城之后,正是市上最热闹的时刻;宽阔的青石街道上人来人往,喧嚷不息;两侧商贩的叫卖声更是不绝于耳,此伏彼涨,一派热火朝天之象。

此情此景,雷云当即令随行的士兵下马步行,而后自己也从马上翻身下来。

自接任以来,他将精力几乎全部都用在了军务方面,其它事务基本是由裴仁等一干府衙参事议定处理,他本人则无需再花费太多心思。

而事实上,裴仁等人也的确不曾令他失望;三个月来,这些人不但将府衙上下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而且还将襄平一带治理得有声有色,这点看如今襄平城蓬勃的状况便可知晓。

坦白地说,这个时期的辽东除了相对安定一些之外,无论在那个方面都无法同中原地区相比;因为那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历来都是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

但是雷云却很清楚,辽东的潜力其实也相当的惊人。

从地理条件上来说,这一地区纬度高,气温较低,阳光雨露充足,这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产之粮食品质自然也十分优良。在他所处的那个年代,这一地区物产丰富,是一处重要商品粮基地。

除此之外,这一地区的矿藏也十分丰厚。据他所知,辽东地区是后世铁矿的集中产地之一,储量产量极大;有色金属、贵重金属和稀有矿物的产量也相当可观,主要有铜、铅、锌、钼、金、银等,是一处重要的有色金属产地;另外,这里还是非金属矿物的一大产区;这里的非金属矿物种类多、分布广、储量丰富,主要有硼、金刚石、滑石、石墨、玉石等,品质较为优良;燃料主要是煤炭,以气煤、长焰煤及长褐煤为主……综上种种,真可谓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宝库。

虽然如此,但是由于生产力的落后和开采技术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可以利用的资源十分有限,这真让他感到颇为无奈。毕竟,守著聚宝盆而过苦日子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

这个时代的中国是一个农耕的社会,农业才是这个时代的基础产业,其地位无可动摇。时下正值隆冬季节,辽东地区气候严寒,这使得雷云所制定的种种有关方略无法施行。

有鉴于此,他也只能从其他方面先行入手,比如商业……

纵观整个历史进程,中国历代王朝均十分注重农业的发展,对于商业却是常常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这便是所谓的“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便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经济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

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最基本的生活物品,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为此,历代统治者都将农业作为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在国家经济政策上倾向于农业发展。通过发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也征收稳定的土地赋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统治者认为,发展工商业不仅不如经营土地那样使生活有保障,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因此,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治国主张。

客观的说,这项举措对于封建社会初期的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兴的地主阶级政权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然长期的重农抑商所带来的后果却是十分严重。比如,重农抑商政策虽然是保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但它同时也导致地主官僚不断兼并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要知道,土地是古代农耕社会的主要生产资料,农民失去土地必然会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如此不但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还会使得阶级矛盾激化,造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另一方面,地主阶级也因疯狂兼并土地而更加腐败,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国家走向灭亡。

不可否认,一味的对工商业采取鼓励的政策、支持商业发展会使得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会危及政权统治;此外,商业的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俗语说:堵不如疏,若能操作得当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则完全可以避免或减轻这些负面问题带来的影响,大大的提高生产力的发展。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