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2 / 2)

常务副县长朱景文说:“这个人不好理解,能干事是肯定的,也能惹麻烦。市长黄振江看了看朱景文。朱景文就知道市长会听他的意见,这黄市长觉得朱景文说的话也很客观,就说:“我同意老常后面那句话。他的确是一个能干事也能惹麻烦的人。但是,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能干事还不够。”

朱景文就连声附和道说:“是的,是的。教训呀!教训呀!”

黄市长因为市里有个重要的会议必须马上赶往市委开会,临走时,握着常务副县长朱景文的手说:“你们辛苦了。我知道,你们已经尽力了。我会马上向省里汇报。你们河西县在处理这个事件的善后工作中,还是想了许多办法,做了大量工作的。”

朱景文说:“我与王县长非常感谢领导的理解!”

送走了市长,县长王强的心情好了许多,想这朱景文这个常务副县长虽然有许多缺点,关键的时候还是很能处理问题的。他对李翰林的那番评价,说得恰如其分,既没贬低李翰林,又把李翰林这个人说透彻了,话语之中丝毫不显山漏水,这么个人,做出这样的事也就正常了,与他县长以及其他人无关了。

王强心里知道,市长黄振江是在维护他。在这种时候,市长还维护他,真是不容易。

他打电话给大振,很诚恳地向大振说明了自己的处境与心情,让大振向章勋仁认错,说那天,他心情不好,脾气恶劣,因此,说话不经大脑,说了许多不该说的话,希望他不要在意。大振这时,却笑“哈哈”地说:“王县长啊,你处在这个位置上我能理解。这么大的事,你受那么大的压力……如果,你手里有把枪,把我毙了也是情有可原的。章老爷子是一个大事不慌的人,他很理解你,也把我一批评,熊得我抬不起头来,接下来的事,章老爷子说,河西就是河西,依然是河西人的天下。但是,我们还是必须找到李翰林,还要做得更好,主要是给舆论一个说法,给市委领导一个说法,给那些外人看看,不管能不能找到李翰林,只要尽力,我们的责任也到了。”

接下来,省委来人了,主要是听取淮河市委对于李翰林的失踪一事的汇报。市长黄振江没有参加这次市委常委会的汇报活动。市委书记洪炳南没让通知市长。在市委书记眼里,市长黄振江是一个很不识时务的人,他懂什么?如果没有他洪炳南在省委领导面前替他说话,他将一事无成。第二个没让市长知道的主要原因,那是因为,在很多场合,市长黄振江总是站在李翰林一边的,虽然,他只会往自己脸上贴金,不会刻意说李翰林的好话,但是,他还是担心黄振江在省委领导面前说出欠考虑的话来。市长黄振江知道省委领导来过后,心里自然很不愉快。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每次有上面的人下来,市委书记洪炳南总对他封锁消息,总不让他沾边儿。他知道,市委书记洪炳南对他这个市长是有偏见的,他总也想做出点事儿让市委书记洪炳南开开眼,让他知道,他这个市长也是能办大事的人。

当然,市长黄振江很清楚,他之所以很欣赏李翰林,那是因为李翰林很能办事儿,自己每一次要办成某一件事,总离不开李翰林,只有他为他冲锋陷阵,他才能把事儿办好,而且,在这个县级许多部下里面,似乎也只有李翰林才心甘情愿为他冲锋陷阵。

市长黄振江打电话给省里的老领导,谈起市委书记恨不能对他的偏见,瞒着他不让他见省委来的人的事儿。老领导就笑了起来,说:“这是好事啊!他不让你参加,说明这事与你无关,你就更有理由躲得远远的。”老领导还劝他说:“这种事,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找到人是应该的,找不到人却是不允许的。所以,你不沾边最好。”老领导继续在电话里安排说:“你自己该忙什么还忙什么。别让这事干扰你,更别因为这事乱了自己的方寸。”

这位省委的老领导一番话,说得市长黄振江心宽了。每一次与老领导谈话,他都有一种明灯高照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