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选择远嫁,是想离爹娘远点,但是爹娘一样还会翻山越岭找她要钱。
冯玉刚开始也是在家省吃俭用,攒钱不容易,但是爹娘来都来了,她没办法说不给,这个钱就是借也得出,这是生来的债,不能不还。
在这种时候,有人选择逃避,有人选择忍耐,冯玉选择进城。
宫家营那时候还没拆迁,比山里好点,能见到城里人,离城里近有好处也有坏处。
如果跟城里人比,难免就矬一轱辘,矬归矬,冯玉不服气,一样都是人,自己不少鼻子不少眼,又能吃苦,凭啥混不过他们?当然冯玉不知道那句著名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她看到的是城里机会多,她又一次出了远门,跟老胡一起到林州打工。老胡干体力活,去建材市场找活,她也跟着老胡给人家装修过房子。她跟老胡说,有一天,他们也能住上这样的楼房,老胡让她醒醒。
她没有读过几年书,机会不多,刚开始什么都干,不断的尝试换工种,就像土地,她每种下一粒种子,总要结出一颗或者一串果实。
最后她看中了保姆这个职业,还是因为机会。
冯玉什么都学,就是为了证明,她是任何一个家庭都离不开的好保姆。职业没有贵贱,她认为保姆这个职业并不低人一等,她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人脉。
这是冯玉。
冯玉开公司,挑人。
她挑人的标准不高,笨点没关系,但是要听话,最重要的是愿意学东西,人招来,她要先培训。她认为保姆文化水平可以不用太高,待人接物是最基本的常识,而且一定要有拿得出手的几样技能。
冯玉文化水平也不高,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她娘不让她上学的原因,她想弥补损失,再去读书意义不大,就增加技能。
最早她跟吴桂花学过熬膏药,吴桂花的东西不错,就是不精细,对膏药的要求只要管用就行,不想其他的问题,所以吴桂花做的膏药又黑又大,卖相实在是不好。
冯玉觉得这么好的东西,因为粗制滥造掉了身价,富贵人家看也不看,确实有点拿不出手。她就又把膏药进行了改良,先是胶布的选用,用大厂的,贵点就贵点,每剂膏药又独立包装,药渣细密过滤,工艺上讲究了了不少。
膏药在吴桂花那儿是吃饭的碗,到了冯玉这儿就成了可以拿出手的小瓷器,有淡淡的味道。
冯玉带保姆,小到进门换鞋,大到老年常见病的预防和康复,她都有要求,招来的人要是有一技之长的,她就跟着学,久而久之,冯玉的培训工作越做越有章法。
经她的手调教出来的人,进了客户的家门,根本没有不满意一说,她把保姆送到客户家里,一般都会再跟几天,逢年过节的,她也要上门去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