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长夜进到院子里的时候,赵岁岁正在扎扫地的扫帚。
农家人有不少植物可以用来扎制扫帚,杨溪村人常用的是高粱或芦苇,先将杆子上的籽粒叶片都去除干净,处理过后再一小把一小把地捆在一起,最后再将捆好的几小把扎在一起勒紧固定。
做这东西并不复杂,但却需要不少力气,扎紧勒实才能用的长久,赵岁岁的掌心都被勒出了几道红痕。
戚长夜将东西接了过来,他的力气要比赵岁岁大上太多,来回几下就绑好了扫帚,边绑扫帚边给赵岁岁和戚桐介绍起人:“这是大伯家的渔堂哥。”
赵岁岁在开门时就注意到了戚渔。
戚长夜这话一说他竟没来由地松了口气,帮戚长夜将身后的背篓卸了下来,也顺着戚长夜的话叫了一声“堂哥”。
先前戚长夜与赵岁岁简单提了几句冯家的事情,故而赵岁岁对戚渔也不算太过陌生,倒是年幼的戚桐迷茫地看着他们,戚长夜便放轻了声音给他解释了几句。
戚渔成亲时戚桐还没出生,不认识他实属正常,不过就算是没怎么见过脑海中也大致知道有这么个堂哥存在,很快就也反应了过来。
这三个哥儿看起来都不是什么多话的性子,打过招呼便又陷入了沉默,当然也可能有戚长夜在这里的缘故。他揉了揉背了一天背篓有些酸疼的肩膀,“我想着今天就将狗抱回来,你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一听到狗,戚桐的眼睛都亮了。
他们几个一同出了大院,等戚长夜锁好了门便一道朝着田地的方向走了过去,赵岁岁自来了杨溪村后总共只出过一次院门,对村里的一切都陌生的很。戚长夜对村里的道路倒还有些印象,至于村外的田地就不太了解了,戚渔大致也知道这点,每走过几块地便轻声同他们介绍几句。
“这是村北那户郑家的地,就是三弟妹娘家的那个郑家。”
“顺着这条路一直往前,最里面是郑家的族田,郑家的那口井就是用族田里的粮食卖钱打的。”
“北边这块地以前是刘家人的,我成亲那年他家里人生了病,地就卖给了和咱们阿爷一起过来的王家阿爷,听说现在是王家的两个儿子在管。”
据说王家老头有意将家里的田地平分给两个儿子,将那头牛留给王丰,具体的事戚渔也不太清楚,都是村里的风言风语。
戚长夜和赵岁岁边听边记,走了一圈倒是对村里的这些事情了解了不少。
这一路上也遇见了不少人,只不过他们在见着戚长夜也跟在后面便完全不敢说些什么了,起初赵岁岁和戚渔还有些紧张,到了地头时又突然觉得担心那些似乎都太过多余,没有预料中的指指点点和阴阳怪气,只剩下午后的明媚阳光与和煦微风。
这和上一次和戚桐一起去戚家大院的感觉截然不同,赵岁岁只觉得说不出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