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等到永和五年,赵国将卫国变成卫郡,东梁与西梁都主动对赵国表示臣服。
不仅来往于奇货城的游商越来越多,连带着奇货城周边,但凡是有水泥路的地方,都变得空前繁华,近些年甚至有小江南之称。
燕国权衡各种利弊后,一改永和帝称帝初期,年年往赵燕边境增兵,甚至在永和帝寿辰都要专门派‘使臣’来找永和帝不痛快的行为。
对于燕国来说,想要买燕国没有的东西,只有两个选择。
要不从奇货城或者顺着赵国的水泥路买燕国没有的东西,以远远低于从前的价格、花费和时间带回燕国。
要不然,就要远行江南去买燕国没有的东西,无论是买东西的花费还是路上的花费都要提升至少六七倍。
赵燕边境的情况,从燕国年年增兵,赵国不得不保持与燕国相同的频率增兵,到燕国开始年年撤兵,赵国也逐渐空出余地在赵燕边境换防。
从永和八年开始,燕国就屡次朝赵国示好。
燕国连示好都是那么高高在上,永和帝明显能从孝帝的亲笔信上感受得到,孝帝是‘勉为其难’的接受他与对方成为相同的身份,屈尊与他示好。
所以永和帝从来都没理会过孝帝。
孝帝在信上写了什么,永和帝都是个无情的‘阅’字,也从来都不会亲自给孝帝回信。
孝帝只给永和帝写过两封信,就停止了这个愚蠢的行为。
后面再从燕国来赵国的信,基本都是两国鸿胪寺在交流。
如今见到这封燕国孝帝请赵国皇族与宋氏的人去燕国,见证燕国册立太子仪式的邀请,永和帝竟然没觉得太意外。
他不认为燕国会愚蠢到,等赵国皇族与宋氏的人到了燕国的地界后,就对赵国皇族和宋氏的人动手。
赵燕边境刚增的那五万西梁军,可都是常年与外族对拼的精兵。
除非孝帝已经做好准备,要与赵国全面开战,否则绝对不会做这等蠢事。
永和帝大致在心中分析过利弊后,抬起眼皮看向重奕,以笃定的口吻道,“你想与狸奴同去?”
重奕大大方方的点头承认,“我们不会在燕国久留。”
永和帝哼笑,这不是废话,重奕想要在燕国久留,燕国也不会欢迎,说不定还会主动下逐客令。
肃王端着酒杯,左看看重奕,右看看永和帝,主动打了个圆场。
他能理解重奕想要带着宋佩瑜暂时离开咸阳的心思。
也许是因为重奕三十之年将近,最近宋府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叫宋佩瑜回去。
就算肃王能在勤政殿见到重奕后,已经不怎么去东宫,也有所耳闻。
只说这个月,今日是三月十五,整个上半月,宋佩瑜似乎只在宫中留宿三日。
朱雀的日子确实过于难熬了些。
肃王唏嘘的摇了摇头,转头看向永和帝。
他更能理解永和帝。
连他都舍不得重奕离开咸阳,更何况是兄长。
之前说什么都不肯让重奕带着宋佩瑜去平定吐谷浑之乱,也是因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况且重奕前科累累,等到战事平息后,恐怕又要在外面流连,说什么都不肯回咸阳。
如今去燕国之事,一来,不是重奕想留多久就能留多久,二来,如今已经十分接近重奕心心念念的日子。
到了日子后,说不定重奕才是那个最着急回咸阳的人。
不知不觉间已经完全倒戈向重奕的肃王,开口就是永和帝不爱听的话,“不如让朱雀和狸奴去看看燕国的诚意。”
永和帝敲了敲桌子,不满的看向给他拖后腿的肃王。
其实他心中早就有了答案,只是不甘心那么轻易的说出来。
如今肃王也向着朱雀说话,反倒像他有意为难朱雀似的。
重奕答应永和帝‘从燕国回来后,就将落下的武学课双倍补给小郡王们’,终于从永和帝口中得到他想要的答案。
翌日,永和帝在大朝会上,将燕国送来的信当众拿出来,没有说他已经决定让重奕和宋佩瑜去燕国赴宴,只说让朝臣商讨要不要答应。
朝臣们对此事的看法竟然十分统一。
赵国大部分老臣都与永和帝一样,是燕国旧臣。
因为不满庆帝将改变燕国原本的双都并行,彻底将都城定在洛阳,导致咸阳的繁华程度肉眼可见的不如洛阳,切身利益受到巨大的损失,才会支持还是建威大将军的永和帝与燕国割裂。
但从本质上来说,这些老臣却不会因为与燕国征战多年而厌恶燕国,反而有左手打右手的感觉。
这些老臣的潜意识中,认为他们与燕国是从一条河流为源头的两条支流。
哪怕是当初支持永和帝与燕国割裂的时候,他们也没觉得事败后,燕国会毁了他们的家族。
永和帝才是‘首恶’,就算永和帝输了,最多永和帝失去全家性命。
他们这些人也就是被燕国冷上几代,完全可以凭着深厚的底蕴苟过去。
宋佩瑜在众人争论的时候,悄悄抬头看了眼永和帝的脸色。
也许与重奕在一起的时间久了,宋佩瑜发现他对其他人情绪的判断也越来越敏锐。
虽然不至于像重奕那样,堪比人形测谎机的夸张程度,却能轻易从永和帝饶有兴致的脸上,看出永和帝平静外表下的不满。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