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当初怎么就不晓得去龙镇买块地基呢……谁晓得就几年,翻了不只一番。听说人家啥都不用干,就靠着一楼店面租金也能吃香喝辣的。
后来再想去买地基,却是买不起了,个人也很难买到了。
李秀兰怎么看怎么觉得女儿是中了邪,一股怪劲儿,“你这孩子好大口气,两千块钱张口就说,那可不是小数目嘞!”
“好好,不说那个。那咱家有多少存钱?这总可以告诉我吧?”贺明珠只好旁敲侧击。
李秀兰定神看女儿,看了好一阵子,似乎在做什么决定。
她先去锁上房门,然后转身去开衣柜。
贺明珠跟上前。看见她把衣柜里一摞衣服撂到一旁,露出最深最底处的一个木抽屉。
妈妈解开棉袄,在棉袄里侧夹层口袋里掏出一把钥匙。
抽屉打了开,贺明珠凑上去。
几枚“袁大头”银元,再里面是一沓“大团结”,另外散放着一些硬币。
李秀兰拿出纸钞,手指头蘸了点唾沫,开始点数。
大约是全部纸钞的一半左右,妈妈停下了数数,口里停在“250”元。
复又想了想,又从剩下的里头抽出一张。这才把抽屉锁上。
“我们自个儿存款也就这么些了。平日妈妈帮乡亲邻居做做衣服,他们客气,倒是会弄点红糖啊鸡蛋啊这些。镇上换点小钱,只不过都给你阿婆了。你爸爸不在家,吃食用度总归得交一些。”
“你跟你妹妹一人一半,那剩下的留给你妹妹。要是你爸爸往后再赚了钱回来,有你妹妹的,自然也会有你的。妈会偷偷给你攒着。”
李秀兰把那一沓钱放在女儿手上,又续道:“本打算等你出嫁时再交给你,也不差那么几天。你先拿着也好,只是再不许说什么退婚的话了,晓得没?”
她只怕这孩子又犯犟,大有拿钱塞女儿嘴的意思。
贺明珠捏着手上并不厚的纸币,却像捧着一颗拳拳慈母心。
她知道,这是妈妈省吃俭用存下的。虽然她需要一些本钱,但是她却舍不得动这些。
她塞回给李秀兰,“你自个儿留着吧,别总是给别人做衣服,自己反倒不舍得穿好些。”
“说什么傻话!”李秀兰嗔怪女儿。
再去看了看窗外,确定下面没人,才悄悄又说:“我留着干嘛?给你堂弟?你阿婆他们这几年有一茬没一茬地总提过继的事情。你知道你爸爸,孝到家了。万一哪天拗不过,留着钱帮别人养娒娒?可别傻了!”
“……养倒没什么,反正一大家子吃大锅饭。可留财,那是不可能的,钱又不是大风吹来的,妈明白着呢!”
贺明珠“噗嗤”笑了,前世总觉得妈妈太贤良太传统,从没听过她这么吐槽过爸爸,今朝一听,真是可爱。
李秀兰见她笑,拧了一下她胳膊,嘴里嗔77ZL道:“赶紧拿走!万一你爸发现了,嘴门没个锁,让你婆婶他们知道了,还谈什么私房钱?你爸这次回来,不知道带多少回来,妈总能藏起一点儿,放心……”
贺明珠这下是真的捧着肚子笑个没完。
妈妈还有这样的小心思,啊哈,有就好,知道藏私就好。
“钱给女儿,你不吃亏。”贺明珠笑着收起那两百六,“明天我去一趟外婆、舅舅那,去看看他们这回出海收成怎么样,有没有好的货色。”
李秀兰问:“怎么,想吃海鲜啦?”明天冬至,正好让女儿带点冬至圆去。
“不是,去弄点来卖。”贺明珠摇头。
第3章进城倒计时9天(1)第一笔买卖……
冬至这天,李秀兰一大早就起来做冬至圆。
虽然她对女儿所说的“卖海鲜”不置可否,但只要女儿不说退婚的事,那任何其他事在她眼里都变得可以接受了。
她也想跟着回娘家瞧瞧,但碍于今天好歹是个节,要是跑回娘家,婆婆估计得给好大脸色。
好在她是个乐于天命的性子,女儿代她回去也是一样。
这么想着,手下动作更麻利了。不多时,一大碗冬至圆就做好了。
贺明珠也正从楼上下来,跑到厨间一看,瓷碗里一颗一颗黄不溜秋的大圆子叠成小山高,她笑:“吃‘土’啦!”
说起这个,还是前世在朋友圈看到的段子呢。
说是有个南方城市叫“温市”,那儿的人很重视过冬至,可惜“又穷又窘”,没钱做汤圆和饺子。只好拿着黄土和沙泥搓成球,当做汤圆来吃,也叫“吃土”。
实际上,温市的冬至圆,也叫金团。
跟普通汤圆差不多,糯米粉搓成圆子。不同的是,汤圆是里头有陷儿,金团则是在外头裹一层。
黄豆粉、红糖、芝麻锅里混炒成裹料。等糯米团子熟了,捞出来在裹料里滚几滚,就成了一个个可爱的“黄土”了。
贺明珠夹起一个,囫囵塞嘴里。
李秀兰在一旁笑:“好了好了,冬至日吃了圆子长一岁!”
吃完冬至圆,贺明珠跟阿公打了声招呼,提起篮子就往外婆家去。
外婆家在海边,从贺家村过去,得走镇上过。穿过金镇,再沿山路走一段,也就到了。
听起来复杂,其实走起来说远也不远。沿路都是村庄人烟,很安全。
温市如其名,罕见的雪最多也就下个一天,几乎不可能积在路上。今天一早,太阳就出来了,被白雪宠爱过的村庄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澄澈而宁静。
走在路上,看着孩童田间嬉闹,农人荷锄理秽。经历过前世的闹腾,此时的贺明珠格外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