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那就定蓝玉了!(2 / 2)

至洪武二十四年,蒙古余部大员虽被驱逐,但并未彻底消灭。

他们逃往草原,逃往丝绸之路,逃往辽东,依然带领残余势力觊觎大明江山。

尽管朱元璋在后世受到不少文人的批评,但在军事领域,无人能够质疑他卓越的战略眼光。

自建国之初,朱元璋即视北元为大明最为棘手的敌人。

自徐达起,众多骁勇善战的大明将领率领军中精锐连续多年北伐。

朱元璋沉吟片刻,望着朱怀,神情略显怀念地说:“徐达这个人,不仅勤于学习,而且能虚心接纳各方合理的意见,具有全局视野,治军严谨,堪称大明最擅长领兵作战的将军。”

语气一转,他接着道:“然而,在我心里,却更为欣赏常遇春,此人性喜冒险、积极进取且勇于表现,乃是战场上的一员悍将。”

轻声叹息,他续道:“遗憾的是,两位猛将皆已离世。”

回归正题,朱元璋开始向朱怀分析:“如今朝廷可供调遣的武将尚多,宋晟、刘真、蓝玉都是征战沙场的良才。”

“宋晟行军打仗稳健而有狠劲,若派他镇守哈密,必能使敌人胆寒,使其在未来数年内不敢在西域有所动作,但缺点在于他的用兵过于保守,难以取得重大胜利。”

“刘真此人攻城拔寨颇有心得,但却不擅长防守,一旦形势不利,可能会导致战败。”

朱怀满含期待地问:“那蓝玉呢?”

朱元璋摸了摸额头:“蓝玉与常遇春颇为相似,继承了其姐夫的作战风格,喜好冒险,用兵激进,胜负往往在一念之间。”

朱元璋的分析公正客观,对于手下这些将领的了解,他的识人眼光确实独到。

他饶有兴趣地看着朱怀,“孩子,依你之见,朝廷若是出兵,应当派谁前去?”

朱怀挠挠头:“我认为应当派蓝玉。”

朱元璋追问:“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