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1 / 1)

金落虚心听劝,“婶婶教训的是,我就是一直依靠父亲习惯了,每次我们来早市卖货,我都是负责在旁边打杂的,从来没站在人前叫卖,总觉得……自己胆子小,抹不开面子。”

老妪拿起一捆韭菜丢进菜篮子里洗,一边摘韭菜一边夸,“明白就好!你这两头跟着这位小伙子学,肯定能学会。”

金落偏头望向那高挺的脊背,“那我可要珍惜他留在村子里的日子了。”

第一次摆摊的沈玉一开始还很新鲜,喊了将近一个时辰,也没人来闻讯,路过的人只要瞟了白米一眼,沈玉立马卖力推销。

——路人甲看了眼大米

——一脸忧虑的沈玉立马转换笑颜

——路人乙看了眼沈玉的脸

——沈玉立马从篮子里捧来一把米给他看

万变不离其宗,沈玉最后都会把卖白米这项任务刻在心底里。

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终于是有一个顾客走过来。

男子看着摊子上摆放整齐的白米,沈玉满心期待地询问:“这位兄台需要多少斗啊?”

顾客打量了一眼,瞄了眼货架上张贴的用毛笔写的价格,犹豫地说道:“你这玩意儿太贵了,一斗米一百二十文实在是太贵了,能不能给我个合理的价格?”

好不容易来的客人,沈玉定然不会让他空手走。还好他读过几年私塾,嘴皮子功夫也数一数二。为了能卖出货,多说几句也不怎么。

沈玉听了,脸上微微一笑,拿出了久经早市的老练摊主的语气说,“兄台可能不知道,我这里的货物都是上等货,自古以来,有一句话叫做‘一文钱一分货,一千文一枚宝’。这是经过千百年的历史验证的智慧,你别看它们看似平凡,实则背后蕴含着无尽的价值。”

卖个白米,硬生生让沈玉成了文学大家,要不是顾客露出了疑惑的表情,他还能引经据典——讲讲白米的由来。

顾客摇了摇头,坚持道:“我就一个粗人,不太关心里面的价值。我就直接说了,这样的货不值这个价钱,我刚在旁边的粮油店看到了,一石一千一百文就能买到。而且人家是开了店铺的,货物质量比你这个小摊高多了。”

话音刚落,不知何时来的围观的人纷纷议论起来。

“哎呀,这个人说得对,我们买粮食可得货比三家呢,我们去他说的店铺逛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