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章(1 / 1)

之前常有人说,贾母对林黛玉是爱在嘴里,对贾宝玉是疼在心上,不然为什么让林黛玉一直住在她的碧纱橱内,没有个自己的院子。

其实不然。

薛宝钗一路走到了碧纱橱,可以很清楚的看见,这里离老太太最近,老太太最关注着,下人们处处都很用心,纱窗起了线立刻就有人换了,摆件也照着老太太的标准摆,处处不敢敷衍。

林黛玉怎么说也只是个小孩子,想要客居别人家中得到妥善照顾,跟着长辈住才是正常的。

而且据薛宝钗所听说的,这碧纱橱最初住的人是贾府的大姑娘贾元春,后来贾元春入宫,贾宝玉又才住了进来,因着贾宝玉入学,便叫三春姐妹一并住了进来,一起听学,做个伴。

所以后来林黛玉进了贾府,贾母也直接叫林黛玉住进了碧纱橱,这不是什么不看重不疼爱,正是重视疼爱,才会如此安排。

不管贾家内里到底如何,至少在败落之前,贾母是出自史侯府的嫡女,后又嫁进贾府称为超品国公夫人,能拥有一位超品国公夫人的教导,对于林黛玉这样失去了母亲的孤女来说,是十分有助益的。

孤女不好说亲,这是世人眼中的普遍认知,其他普通官宦人家的女儿若是丧母又无亲近女性长辈,想方设法也要攀上什么远亲去求教导,这样的教导甚至只是接过去住在府中小院子里,用不用心也只能自己努力,可贾母对林黛玉却绝不是如此。

所以要说贾母对林黛玉的疼爱是掺了假的,那就真的是胡说了。

还有说因为后面王夫人的默认,贾家府中传出金玉良缘的传闻,让贾母将林黛玉推出来与薛宝钗打擂台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

薛宝钗尚且有母亲,只是丧父,可家里的顶梁柱和继承了紫薇舍人薛公资源的继承人没了,她的婚事尚且艰难起来。

若是薛父并未早早去世,说不定薛宝钗即便以皇商之女的身份也能攀个好亲事,能让王家以嫡次女下嫁联姻的薛公,除了紫薇舍人的身份和太上皇身边红人的地位,手中必定还有别的资本,不然王家怎么舍得下这等血本,让嫡次女嫁给他毫无地位的儿子。

因为薛父会是紫薇舍人薛公手上资本的继承人,即便他只是个皇商身份,也让王家舍得下嫁女儿。

只是薛父早逝,薛蟠年纪尚小,不知内情,他年纪太小,薛父也不可能将那些东西交给他,若是把握不住,那是祸不是福。

可即便如此,薛姨妈也早早的为薛宝钗打算,莫说王夫人是不喜欢林黛玉才选择的薛宝钗,这也是经不起推敲的。

薛姨妈一定是早先就和王夫人达成了默契的,贾宝玉再怎么说,也是出自国公府的后辈,他的婚事选择范围怎么说也不会只有薛宝钗和林黛玉这两人。

若不是薛姨妈使了大力,王夫人也有别的考量,两人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默契,薛姨妈不会这么使劲的,这传出金玉良缘的事,绝不会是薛宝钗自己拿的主意。

原著中,贾宝玉有一回去梨香院探望宝钗时,见到了薛宝钗的金锁和上面的字,说“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是一对”。随后薛宝钗的丫鬟莺儿便说“这是个癞头和尚送的,必须錾在金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