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四月,乍暖还寒。
今年燕京的倒春寒来得比往年要晚一些,立夏都过了,冷气才姗姗来迟。
一夜间,燕京仿佛回到了寒冬腊月,寒风刺骨,大人小孩都不愿出门,一家人窝在家里舒舒服服地围着火炉取暖拉家常。
平日里人声鼎沸的燕河两岸街道变得冷冷清清,往日里座无虚席的正店脚店此时也只有三三两两的客人。
燕河南边兴乐坊杨柳巷里,沈家食铺的老板娘秦四娘殷勤地送老大夫出门。
回到后院,见小女儿宜姐儿躺在院子中间那颗桂花树下的摇椅里,手里捧着一本书在看,黑黄的手指脸颊冻的通红。
六年前巷口有一家刘氏豆腐铺,刘三娘和女儿瑛姐儿相依为命,瑛姐儿生得肤白貌美,素有豆腐西施的美名。
瑛姐儿有一青梅竹马的未婚夫,赵木匠家的赵大郎。
那年瑛姐儿年满18,两家商量婚期定在秋日。
不想天命不公,瑛姐儿在七夕灯会上被纨绔看上,纨绔想强纳她为妾,瑛姐儿抵死不愿,没几日便被怀恨在心纨绔强虏去,当夜投了燕河。
刘三娘听到女儿的噩耗后一病不起,缠绵病榻没多久就撒手人寰了。
赵大郎提刀去找纨绔拼命,死在乱棍之下。
赵木匠憋着一口气当街拦下新上任的大理寺少卿的马车,大理寺少卿雷霆手段,判了纨绔绞刑。
纨绔被绞,赵木匠没了心气,不多时也跟着儿子去了。
两家四口,就这样化作了一杯黄土。
自那之后,无论寒暑,宜姐儿每日必要在院子里晒上一两个时辰,平日里也极少出门,只闷在家里研究菜谱,看些话本子解闷。
她从小就比寻常人白上几分,极不易晒黑,两日不晒,又白回来了。
她生得算不上倾国倾城,但也是天姿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