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按照朱由校的脾性,是还要再转转的,甚至有可能,他都想渡海去辽东看看。
可是,当他发出这样的感慨时,就连最忠心的宫福,都差点儿给他跪下...
去不了,那就回吧。
正好,邵心秋也要生了!
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哪怕是庶长子,不在身边也不好。
邵心秋的生产,有惊无险。
朱由校在谋划这个孩子的时候,就想到了如今这个时代的医疗技术。
故而,他先一步对太医院进行了改革。
太医院这个部门,在医术领域,那是可执牛耳的存在!
但在皇帝面前、在内阁六部面前,它就是个随时听命的弟弟!
皇帝要改这地方,几乎没有大佬为它说话。
所以,朱由校就按着自己后世医院的模式来了。
先是指定官方教材,比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朱由校毫不客气的拿来用了。
接着就是加大惠民药局的规模,太医院的御医、医士都要到惠民药局坐班,有足够的治疗经验,方才能晋升。
至于太医院的分科,朱由校倒是没有怎么改。
他熟悉的还是西医分科,对中医这方面不熟悉。
他就先按以前的老规矩,置13科,包括大方脉、妇人、伤寒、小方脉、针灸、口齿、咽喉、眼、疮疡、接骨、金镞、祝由、按摩。
妇人之下的生产科,朱由校更是投入重金,鼓励相关御医深入民间,多多接生,在实践中不断改良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