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杨涟,对朱由校的召见,倒是不疑惑。
他只是短暂惊诧后,就赶紧写起了奏本。
他把这次召见,当成了一次面君直陈的机会。
他要告诉那位殿下,你不能胡来,要好好的治理天下!
不过,当他见到朱由校的时候,他还没来得及说话,朱由校就好奇的看向他手里的奏本:“咦?杨卿家有本奏吗?”
“来来来,快呈上来,让我看看是什么?”
杨涟劝谏的话堵在嗓子眼,不知是该先说,还是该听朱由校的命令,赶紧递上奏折。
不过,不用他做选择了。
魏忠贤走到他身边,从他手里接过奏本,呈递给了朱由校。
阅读这位十大清官之一的奏本,对朱由校来说,有些吃力。
哪怕他这几天没放松学习,但时不时的,还得跳读。
因为他实在搞不懂其中语句、典故的意思...
不过,整个奏本大致的意思,朱由校明白了。
归结到一句话,就是‘亲贤臣,远小人’。
朱由校将杨涟的奏本放到了袖子里,说道:“杨卿家的字,很好!”
“比本王的要好上无数倍。”
“谢殿下赞赏。”说完,杨涟就打算接着开口劝。
但朱由校打断了他:“不过其中所写内容,本王不是那么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