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 欢喜(2 / 2)

柔风 小狐濡尾 1063 字 5个月前

澂王心情看起来不错,言语中带着揶揄的笑意,对萧绩说:“这么快?”

萧绩怔了下,二话不说,起身就返回花船。那弟兄心想,敢情澂王守在岸边,是在试兄弟伙的本事。

萧绩走开后,澂王哈哈大笑,在他身后叫他的名字,说:“带你去个更好玩的地方。”

自那时起,萧绩便成了澂王最私密的亲卫。那弟兄后来悔死了,倘若不是贪图那一时享乐,早些出来看到澂王,或许现在在萧绩这个位置上的,就是他。但那弟兄再仔细一想,澂王找的便是萧绩这种,毫不留恋的人。

我和萧绩一同跟随在澂王身边南征北战,直到天下初定,澂王登基,成为梁皇。此后,我和他便被梁皇派来守在李三公子身边。

这份差事虽然清闲、安稳,梁皇也赐予今生享用不尽的田宅银钱,但其实没什么人愿意做。

荒郊野岭,白月孤寂,漫漫长夜,不知何时才是尽头。远离红尘俗世、富贵荣华,就算有再多田宅金银,一具孤躯,又如何享用呢?

我愿意来,原因倒简单得很,我上有父老,还有好几个弟妹,过去穷惯了,希望能让他们都过上好日子。另外还有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那一年阴间人被挂在建康城的城楼上,我向他的伤处扔过石子,可是后来与大魏军队的一战,我捡回性命,是因为他,哪怕他根本不知晓。

但萧绩为何愿意来,我不知晓。他功勋赫赫,但离开梁皇,就什么都不是了;孑然一身,他又图什么呢?我想,他也许是出于对梁皇绝对的忠诚,梁皇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三】

变故发生在我们收到第八幅锦书后的一个雨夜。

在青衣江上,我们大多数时候很清闲。偶尔有匪,都是小蟊贼,村长带着壮丁就能驱逐,不劳我们动手,只有比较厉害的那种,我和萧绩会无声无息地出手,杀人灭口,毁尸灭迹。青衣江上,依然像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我们要做的事,就是记录李三公子每日做了些什么,这件事萧绩不屑于做,所以一般是我白日值守,他夜晚值守。

我每日会记下诸如“李三公子今日为栽秧讲解《尚书·大禹谟》”“张翠娥买了只小狸猫回来捕鼠,李三公子爱不释手”“李三公子与栽秧下河捉鱼,栽秧捞得黑鱼三条,李三公子摸到玉璧一块”“李三公子被村民误认为蛇妖,端午劝之饮雄黄酒,李三公子酩酊大醉,一夕之间手书万言,张翠娥阅之耳赤,阻拦不得。村民见他未变蛇身,疑心方去。张翠娥将李三公子醉后手书以竹筒藏起,纳于囊中。是夜青衣江边草木尽摧,无人知为何故”之类的文字,整理成简,每隔数月,由萧绩带回建康。只是萧绩每次审阅,总会抽去几根书简,以火焚之。我私下留有底稿,便无所谓萧绩的处置。

我觉得这些事都甚有趣,不时说与萧绩听,萧绩却颇为不耐烦。我实在不明白萧绩蜗居此地,每日昼伏夜出,到底有何乐趣。据说这李三公子有个奇处,他所在之处,白日里极少下雨,所以他来青衣江后,青衣江下雨从来都是在夜晚。所以我出门时,往往风和日丽,萧绩夜晚出去,却不得不披蓑戴笠。雨中守一整晚,听风吹雨啸,野兽哀鸣,可不是什么很好的滋味。

我见萧绩越来越沉默寡言,饮酒越来越沉闷,醉得越来越厉害,便总想说些新发生的李三公子的趣事来逗他开心。终于有一日,萧绩同我爆发了,说:“莫要再与我提李三!我此生最厌恶之人,便是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