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心理建设后,宁师傅挑着不太伤害人的字眼慢慢述说关于赵康灵为何会惹他厌恶的缘由。
这事儿还得从赵康宁主仆初次找不到萧师傅,老掌柜举荐宁师傅到赵康灵面前说起。
那回萧师傅外出到高门大户府上去为闺阁小姐量身,要忙上整整一日,能在日暮回来就算早了,赵康灵等不急,又不想隔日再跑一趟,就问老掌柜有没有手艺好的师傅举荐。
老掌柜说有,便将宁师傅引荐到赵康灵跟前。
初见到宁师傅时,赵康灵便不喜宁师傅,蹙着眉尖说,就没另一个像萧师傅那样年青相貌佳手艺也好的师傅?
朱怀古道:“这句话是得罪人,谁听了都得冒火,可也不必……”
不必就此厌恶上吧?
宁师傅明白朱怀古未尽之言,并未有情绪起伏,只摇头道:
“我岂是那等肤浅之人?”
赵康灵肤浅,看人待物只挑好看的,不管是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只要入得她眼,那便好的。
这样待人接物的态度,宁师傅不敢苟同,当下便婉辞道,自已手艺不佳,怕是难以得赵康灵青睐,让老掌柜还是另寻一位师傅前来招呼。
没想他不说,还真就退下了,他一说,赵康灵反而与他杠上,同老掌柜道,给老掌柜一个面上,让他试试,要是裁制得不好,再换人不迟。
好与不好,左右不过是赵康灵随着心情一句话而已。
宁师傅实则不大愿招呼赵康灵,但老掌柜说了,不准挑客,诚然他也不是什么响彻彻的大师傅,便是名气响亮的大师傅,谁也没有同官家小姐过不去的道理。
他服从了。
结果赵康灵还真挑上刺了,一套衫裙连着让宁师傅改了十几回,忙活了他一个多月,在这一个多月里,他尽往返于商氏成衣铺与赵府之间,是什么活计也干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