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大儿子那好吃懒做的名声,十里八村的差不多都知道了,所以苏母也没觉得什么,说道:“不瞒你说,我对我这个大儿子啊,那是真差不多要死心了,觉得没救了你知道不?这成天的,要是不催着去干活,他能直接在炕上躺一整天,我跟他爸也不是懒惰的啊,你说我们怎么就生出这么个东西来?”
说起这个,苏母那是一肚子的火气,当初她是真的被这个长子气死了,后来也绝望了,懒得管了。
“你也顺顺气,现在这不是变好了吗?我听说他现在天天准时来上工,时不时的,还会加工晚点回去呢。”杨大婶劝说道。
“那也是现在,以前啊,不提也罢了。”苏母说道。
刚出了口气,她也回神过来了,这也是家丑啊,家丑不可外扬。
“现在好了就行,以前怎么样,那都是过去了,老话不是叫浪子回头吗,他这是回头了,也是好了,以后啊,你就等着享福吧。”杨大婶一边捡豆子,一边说道。
“现在那小子,也算是懂事了点。”苏母笑说道。
“这就成了,这一个月工资三十块钱,过年过节的,还有不少东西,你不知道,也就是建筠他亲舅哥,不然哪能排得上?村里人一个个的,可都巴不得能去建筠那上工呢。”杨大婶道。
别说其他人了,就是她自己的三儿子,也来她跟老伴这说过,看能不能说说看,进去果园工作?
杨大婶跟杨大伯都挺心动的,自己三儿子其实很不错,为人老实肯干,家里的地也不多,忙得过来的,而且跟建筠打工,建筠也亏待不了他。
于是,杨大婶就跟丹红提了一句。
丹红闻弦歌知雅意,就把苏进军要过来干活的事说了一遍,因为要招苏进军,自然也就不再招了。
不过她承诺了,下次果园要摘果子,那杨爱森肯定算一个。
杨爱森就是杨大伯杨大婶的三儿子,大儿子叫杨爱木,二儿子叫杨爱林。
杨大婶也应下了,总不能别人不需要长工,硬逼着人家要吧?而且一个工人一个月就三十块钱工资,山上现在四个工人,这一个月,就是一百二十块钱的支出啊!
这在农村人眼里,一年到头都不一定能存在这个数,这的确是太多了,人数的确也算是够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