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皇帝,哪怕故去百年,在百姓心中还是很有地位的,但人在穷途末路的时候也管不了那么多。
不知出于什么心态,这个诸侯决定先掘世宗武皇帝秦琬所在的永陵,接下来就是史书中令人瞠目结舌的记载了:
据史书记载,这些人打算炸开永陵的那一晚,雷雨大作,无法成行。次日,天狗食日,白昼漆黑,犹如深夜,又有星火划过,众人以为神迹,诸侯被吓得半死,不久就去了。
再然后,山河改道,沧海桑田,秦夏十八代皇帝,竟有整整十二代的陵墓沉入地下,难寻踪迹。
秦夏之后,便是成朝。
成朝皇帝也是藩镇军阀出身,靠武将打下天下,登基之后,却对武将提防备至,号称要“吸纳前朝灭亡教训”。从而不断打压武将,将文人的地位抬高到无与伦比,甚至出现了一支军队,主帅必为文官出身,还要有太监监军的荒谬之事。
也正因为如此,曾经秦夏的土地,一丢再丢,非但漠北、河西,就连燕云都没守住,只能龟缩洛阳,坐视九原代郡被胡人占据。虽然这个“胡人”也算不得最正统的胡人,毕竟燕地各族杂居,早被汉化,却保留下来了胡风,仅此而已。
成朝对外战争一败涂地,又大肆抬高文人,打压武人,理所当然地迎来了士官阶级的不满,也迎来了更惨烈的打压。
这时,“深明大义”的儒家站了出来,大肆修改史书,焚烧典籍,大力抹黑秦夏末期几代皇帝的功绩,对于秦夏前期的君主,则用春秋笔法,一笔带过的同时,并大量编造各式各样的野史艳闻,博人眼球。
在他们的笔下,秦夏诸帝,虽有功绩,却更多是私德有亏。导致成朝一代,提起秦琬,人们不会想到她怎样开疆拓土,而是想到这是天下第一个女皇帝,不正当手法上位,与群臣都有一腿呢!
此风一起,再难遏制。
成朝羸弱,虽一再对外媾和,甚至做出了公主皇妃折价抵钱,只求偏安一隅的丑事。却没苟延残喘多久,就被外敌所灭。
那支崛起自西方,本来就高层度汉化的游牧民族为了长久统治这片土地,非但全盘接受了中原衣冠。为标榜自身正统,还给自己找了一个祖先,那就是秦夏的凉王苏沃。也因此拼命粉饰秦夏,洗刷成朝加在秦夏历代帝王身上的污名,伟光正得不像人,而像神。。
苏沃镇守西域多年,有“西凉王”之称。如果不是他十年如一日地采用乱敌攻心之策,突厥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天地陷入内乱,土门可汗阿史那思摩也不会死得那样早。阿史那思摩若是不死,河西、漠北之战谁输谁赢还两说。西域也不会汉化得那么快,“天下衣冠尽归夏”。
大家都知道,倘若没有秦夏一朝的汉化,日后的“诸胡”入侵,中原大地会成什么样还难说。毕竟根据燕朝的记载,很多胡人甚至乐于吃人,在他们口中,这叫做“两脚羊”。但秦夏之后,少数民族纵然入侵中原,主宰这片土地,文化的根基中却大部分是汉人的思想。
这些异族往往自称是秦晗、苏沃,或者秦昭那几个儿子的后裔,称“天下一家”。为了压制汉人,他们也会有意识地打压文人或者说儒家,抬高百家,从而让学术界不要一家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