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后,他又对刘公公说道:“此行你做的不错,该赏。”
刘公公一听,心中大喜。
想了想,他又说道:“这赵义士乃是本次童试小三元,奴婢听闻,本次主持岁试的徐提督,还亲自给他赐了字。”
“听闻此人是个无权无势的农家子,想必也是个文采斐然之人,才能得到徐提督这般青睐。”
“徐提督?”
弘治皇帝听到这个名字,不禁微微一笑。
这个徐提督,乃是上一任徐首辅家的后生。
他这从北直隶出发,到一个小小的府城去提督岁试,居然就收了半个弟子?
这么说来,弘治皇帝不禁对这个能力擒剧贼的义士,更是感兴趣。
今年年初的时候,自己好像就曾听说过此人的名字。
没几个月,这人力擒剧贼的消息又传来,总兵伏羌伯毛锐更是帮他请了个旌表。
虽说这旌表并不是毛锐亲自请的,但是也是挂着毛锐的名头。
这么一个农家子,莫非身上是有什么惊世才学不成?
弘治皇帝又颇有兴趣的问了几句,然后才打发刘公公出去。
那写好的纸放在一旁,后来他忙于政事,也一直无暇顾及。
过了几天,他召见太子在暖阁考校学问,太子无意间发现了这几张纸条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