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三婶儿循循善诱,劝着苏玉文。
“正因为你不常在家,爹娘才着急一些,就算是你成了亲,一年有半年多的时间在外头跑,早点儿娶个媳妇儿回来,也能早点儿生几个孩子不是?要不然你赚那么多的钱给谁继承?你自己花得完吗?”
“我赚钱自己花着舒服就行了,干嘛非要给别人继承?”苏玉文不以为然,往嘴里扔了两颗剥好的花生。
“而且谁说我花不完?我可以买房子,买地,买仆人。县城里的房子好的都要几千两,随便买些地也要上百两,哪还愁没地方花去?”
“你这孩子……”苏三婶儿有些说不过他。
苏玉文又剥了两颗花生,吊儿郎当一笑,“而且眼下我就有花销的地方,我和乾安准备一起凑钱在县城里买个宅子,离堂姐家近一点儿是最好,以后我们出行办事也都更方便。”
“这……”苏老三一方面觉得儿子有正事儿很好,一方面又觉得还是应该抓紧让儿子成亲。
“你那钱你自己花销,咱家也是有些底子的,娶个媳妇儿的钱还是够用的,你买宅子也不耽误娶媳妇儿。”苏三婶不想就这么错过大好机会。
苏玉文哭笑不得,连连抱拳求饶,“爹,娘,你们可别再逼我了!你们要真想含饴弄孙,就去找大哥吧,他比我还大两岁,而且愿意娶亲。”
苏玉堂确实是愿意娶亲的,原来在村上还有个心仪的姑娘,只是那时候那姑娘看不上当苏玉堂,与村长家的儿子颇为亲近。
苏玉堂为此伤了心,如今又常在城里,也不知听谁说的,男人要有钱才有人给绣荷包,如今却也不提娶亲的事儿了,一心扑在铺子的生意上。
老两口愁呀,家里头两个适龄的儿子,如今混得都不错,可惜却都没有娶亲的意愿。
苏玉堂还好,起码身边有个翠红姑娘,老两口惦念着,万一处出来感情,以后两人还能有个机会,所以这才紧逼着苏玉文。
谁曾想,这苏玉文倒是比苏玉堂还不好说话。
老两口儿有心再劝几句,这时外面响起了一声马儿的嘶鸣。
苏玉文起身朝外走,道,“乾安过来找我了,我去县城了,爹娘你们晚上自行吃饭吧,我今晚估计不回来了。”